鐵路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強勁“火車頭”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推進鐵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鐵路在服務國家戰略、體現責任擔當上做出了突出表現。
2022年,中國鐵路事業實現快速發展,路網規模、貨物運量、投資額度等多項指標或穩中有升或保持平穩,中國鐵路滿足了社會日益增長的物流服務需求,為“流動中國”增添了鐵路力量。
這一年,中國鐵路建設堅持自主創新,成績不斷。中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杭臺高鐵開通運營,民資入鐵取得里程碑式進展;雅萬高鐵成功試運行,中國高鐵裝備出口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國首條預留400公里時速條件高速鐵路成渝中線高鐵開建,一系列創新技術引領交通高質量發展。面向未來,中國鐵路網絡將不斷完善,運輸效率和質量將不斷提升,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奠定堅實基礎。
鐵路建設穩步發展
2022年中國鐵路持續加大鐵路建設補短板力度。這一年北京至唐山城際鐵路、北京至天津濱海新區城際鐵路寶坻至北辰段開通運營,京津冀地區鐵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新成昆鐵路峨眉至冕寧段開通,標志著新成昆鐵路全線貫通運營;南憑高鐵南寧至崇左段、彌蒙高鐵開通運營……此外,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建設穩步推進,成渝中線高鐵、西渝高鐵安康至重慶段、西延高鐵西安至銅川段、蘭新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線工程等多個項目密集開工;銀蘭高鐵中蘭段進入通車倒計時。
2022年以來,中國鐵路自覺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需求,尤其是高質量做好西部地區鐵路規劃建設工作,有針對性地解決西部“留白”問題,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實施,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作出貢獻。
首先是加強出疆入藏通道建設。實施青藏鐵路格拉段運營安全整治工程、西格段提質工程,系統提升進出藏鐵路通道能力和質量。開工建設蘭新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線工程,積極推進羅布泊至若羌鐵路前期工作,加快實現疆內鐵路環起來、進出疆鐵路暢起來;建好“八縱八橫”高鐵網西部地區干線鐵路。開工建設西寧至成都高速鐵路、西渝高鐵安康至重慶段、西延高鐵西安至銅川段等,推進延安至榆林至鄂爾多斯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建成鄭渝高鐵鄭萬段,開工建設成都至達州至萬州高鐵、成渝中線高鐵,完善長江沿岸高鐵網。
強化國際國內鐵路互聯互通。加快建設南憑高鐵崇左至憑祥段、防東鐵路等,組織實施阿拉山口等口岸站改造和集二鐵路能力提升工程,會同地方積極推進烏魯木齊、西安、成都、重慶等西部地區中歐班列集結站點建設,有效提升中歐班列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鐵路建設迎來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11月底,西部12省區市鐵路營業里程達6.2萬公里,其中高鐵1.1萬公里,分別占全國里程的40.5%、26%,鐵路營業里程較2012年底增加2.5萬公里左右。西部鐵路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路網“留白”逐步補強,這片廣袤的土地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
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如預計一樣,保持平穩。2022年前10個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340億元,同比減少5.8%,其中10月完成590億元,同比增加3.69%。雖然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略有降低,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持續向好。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全國固定投資增速實現平穩增長,同比增長5.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保持加快勢頭,實現連續6個月回升,同比增長8.7%。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鐵路建成投產新線2043.5公里,其中高鐵995.9公里。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2萬公里,其中高鐵4.1萬公里。中國高鐵里程穩居世界第一。不斷織密的鐵路網,讓“人享其行、物優其流”成為現實。
就鐵路建設,國鐵集團董事長劉振芳日前在集團季度黨建和經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優質高效推進鐵路建設,充分發揮鐵路建設投資對穩住經濟大盤的拉動作用。
鐵路貨物運輸高速增長
貨運方面,年終歲尾,鐵路貨運量繼續呈增長勢頭。2022年前11個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35.71億噸,同比增長5.2%,2022年全年國家鐵路貨運目標為39億噸左右,同比增幅5%左右,前11個月國家鐵路貨運量已經完成了全年目標值的91.56%,貨運量實際增速超過了目標增速。國家鐵路日均裝車17.78萬車、同比增長5.9%,其中集裝箱日均裝車43051車,同比增長20.3%。
2022年以來,中國鐵路持續深化電煤保供專項行動,大秦、瓦日、浩吉等煤運大通道車輪滾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截至2022年12月20日,國家鐵路煤炭運量20.31億噸;前11個月國家鐵路糧食運輸精準對接運輸需求,細化裝載加固方案,確保顆粒歸倉,助力端穩“中國飯碗”,共發送糧食1.02億噸。鐵路“雙11”電商網購高峰期快件發運量5.7萬噸,發揮高鐵成網運營優勢,以多元服務賦能現代物流發展,點亮人民美好生活。
電煤保供成效顯著。鐵路部門充分發揮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疆煤外運主要通道作用,大力開行萬噸列車,對各地電煤運輸需求實行“充分滿足、應裝盡裝”,暢通鐵路與公路、港口等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2022年1月至11月,國家鐵路完成煤炭運量19.1億噸,同比增加1.43億噸、增長8.1%,其中電煤運量13.5億噸,同比增加1.6億噸、增長13.2%,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截至11月底,全國363家鐵路直供電廠存煤7500萬噸,同比增長9.2%,平均可耗天數29.4天,同比增加3.8天,保持較高水平。
被譽為“中國重載第一路”的大秦鐵路,承擔著全國鐵路煤運總量的近20%。2022年10月中旬,疫情侵襲大同,大秦線生產秩序受到沖擊。疫情發生后,國鐵集團統一部署協調,并果斷調整乘務模式,動態調整運輸方案。目前,大秦線日運量穩定在100萬噸左右,秦皇島、唐山、曹妃甸等港口存煤2000萬噸以上,保持在較高水平。
浩吉鐵路是縱貫我國南北的煤炭運輸大通道。2022年下半年以來,鐵路部門通過不斷優化運輸組織、大力開行萬噸重載列車、推進集疏運項目建設等措施,推動浩吉線運量持續增長,保障了鄂湘贛等華中地區能源供應。
國鐵集團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2021年底用煤需求高峰的推動下,當前全路貨運量仍然處于高企態勢,預計2022年鐵路貨運量將完成任務,增長幅度在5%左右。他還稱,當前鐵路部門仍將持續推進“公轉鐵”,努力多運多超,最大限度增運增收補欠,促進貨運能力不斷增長。
鐵路安全領域,在路網規模和列車速度、密度快速加大及運營場景和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的情況下,鐵路運營企業深化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安全保障體系,據國際鐵路聯盟(UIC)對世界各國2005年以來鐵路安全情況統計,目前,中國鐵路旅客十億人公里死亡率年均為0.015,而德國為0.06、法國為0.07、英國為0.02、日本為0.15,中國鐵路已經成為世界上安全性最高的鐵路之一。
客運方面,2022年前10個月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為15億人次,同比減少34.9%,比前三季度增加一個百分點。自2022年12月7日鐵路部門對進返京人員不再執行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等防控措施后,鐵路客流以20%的速度激增。在此前10月7日舉行的國鐵集團季度黨建和經營工作會議上,劉振芳表示,鐵路客運要堅持盡力而為,及時調整列車開行方案,嚴控成本支出。
加快推動國鐵企業股份制改造
2022年,國鐵企業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有序完成國鐵集團本級、35家所屬企業和全部1000多家所屬下級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范運作形式,深入推進站段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實現國鐵企業管理創新。制訂落實國鐵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推進國鐵企業改革落實落地。
2022年10月12日,國鐵集團下屬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爾濱鐵路局”)控股的哈爾濱國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鐵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這是國鐵集團旗下第8家上市公司。
哈鐵科技成立于1958年,前身為哈爾濱鐵路局科學技術研究所,是中國鐵路首批創建的科研機構之一,主要從事軌道交通安全監測檢測、鐵路信息化、智能裝備研發及運維業務,是國內軌道交通安全監測檢測、智能裝備領域產品體系最全、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
公司股票代碼為688459,每股發行價為13.58元,累計發行1.2億股,占總股本25%。哈鐵科技方面稱,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為16.3億元。2022年9月30日發布的《哈鐵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1年哈鐵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89億元、8.01億元、8.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85億元、0.97億元、1.09億元。
同時,股份制改造深入推進。充分挖掘鐵路資產資源優勢和潛力,推動高鐵主營業務板塊、專業運輸板塊和鐵路工業及科創板塊優質企業股改上市。2020年以來,京滬高鐵、鐵科軌道、金鷹重工、中鐵特貨先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大秦鐵路成功發行可轉債。這對于提升國鐵企業治理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鐵資本、提升鐵路客貨運輸服務品質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積極推動國鐵資本和社會資本融合發展,分層分類組建了“國鐵吉訊”“中鐵順豐”“中鐵京東”等混合所有制企業,促進了產業鏈新業態加快發展。按照中央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部署要求,實施區域合資公司重組,推動國鐵資本向路網干線集中。統籌推進鐵路分類分層投資建設,充分發揮國鐵集團在干線鐵路投資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鐵路法治化市場化經營日益向好。推進實施鐵路運輸組織變革、管理變革、機制變革、鐵路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交通運輸結構變革、經營方式變革。保障煤炭、糧食等國計民生物資運輸,積極推進“公轉鐵”“散改集”,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以來,鐵路運輸站段減少20個,企業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國鐵集團《2022年三季度審計報告》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國鐵集團總收入7822.84億元,同比減少0.50%;虧損947.43億元,同比增加35.73%。分季度看,2022年以來國鐵集團虧損正在逐步收窄,繼二季度虧損較一季度收窄118億元后,三季度環比再次收窄200億元。國鐵集團方面稱,鐵路負債主要是建設投資負債,與維持簡單再生產的經營性負債有著本質的不同,其對應的是優質資產。鐵路客貨運輸、多元經營現金流穩定,具有良好的償債能力,債務風險穩定可控。
持續提高國際影響力
鐵路既要通達城鄉,還要連接世界。2022年12月2日,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滿一年。一年來,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850萬人次、貨物1120萬噸,下一步國鐵集團將全面總結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的經驗,具備條件后開行中老鐵路跨境旅客列車。
作為“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將為加快建成中老經濟走廊、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實現了老撾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夙愿,對密切中老兩國經濟社會和人文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中老鐵路“復興號”“瀾滄號”動車組成為沿線城市民眾出行首選。中老鐵路國內段,日均開行客車42列,單日最高開行65列、發送旅客達5萬人次,累計發送旅客720萬人次;貨運方面,中老鐵路開通一年來,單月貨運量、跨境貨運量等指標屢創新高,2022年10月較開通首月分別增長約3.5倍和4倍,發送跨境貨物累計超過190萬噸。隨著萬象南站換裝場建成,中老泰鐵路實現互聯互通,全線已開通14個貨運站,建成泰國曼谷、林查班和越南胡志明市、海防等城市海外集裝箱還箱點。
目前,昆明至萬象最快26小時貨運直達。創新“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國際運輸模式,開行定點、定時、定線、定車次的中老“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跨境貨物列車由開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加到目前的日均12列。
國鐵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從老撾萬象前往北部重要旅游城市瑯勃拉邦,85%的游客選擇乘坐火車,推動了沿線旅游經濟發展。同時中老鐵路還推動了沿線資源開發,老撾鐵礦石、木薯粉、橡膠等產量分別新增180萬噸、200萬噸、100萬噸。目前,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新加坡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品類由開通初期的化肥、百貨等10多種擴展至電子、光伏、冷鏈水果等1200多種。
2016年以來,國鐵集團及其前身中鐵總推動的“鐵路走出去”項目共9個,分別為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俄羅斯莫喀高鐵、新馬高鐵、兩洋鐵路和美國西部快線項目。
目前這9個項目已完成2個,上一個完成項目為2020年10月25日開通運營的巴基斯坦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雅萬高鐵于2022年11月16日試驗運行圓滿成功,開通在即;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貝澤、澤巴段左線已開通運營;中泰鐵路正在快速推進。
與此同時,國際聯運在嚴格落實口岸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強國際鐵路合作,強化口岸運輸組織,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
2022年,中歐班列成功組織開行西安至德國杜伊斯堡全程時刻表班列,中國段、寬軌段、歐洲段全程貫通,中歐班列歷史性實現按時刻表行車、“客車化”高質量運行,運行時限大幅壓縮,運輸時間可全程追蹤,受到境內外客戶歡迎,目前已常態化開行5列。
2022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52萬列、發送貨物147.5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10%、11%。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集裝箱累計發送貨物68.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8.9%。11月,霍爾果斯、阿拉山口、二連、滿洲里、綏芬河等五大口岸日均交接車突破4500車。
近年來,中歐班列持續穩定安全運行,受到國際物流市場青睞,成為重要的國際貿易戰略通道。國鐵集團堅持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加強貨運組織和運力安排,確保班列貨物應運盡運。國鐵集團圍繞回程貨源和運輸組織,大力發展精品定制班列、回程公共班列等產品,提高回程比重,實現均衡運輸。
《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顯示,“十四五”期間,鐵路要繼續打造互聯互通網絡。構建互聯周邊、聯通亞歐、輻射“一帶一路”的鐵路國際運輸大通道。加強與其他國家鐵路規劃建設對接,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助力陸海雙向開放。
在鐵路國際交流與合作上,要繼續堅定鐵路走出去工作機制,推進鐵路全方位高質量走出去,參與鐵路國際組織重要活動,深度參與鐵路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合作,不斷增強中國在鐵路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加快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國際化,提升中國鐵路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展望鐵路“十四五”,是一幅更新更美的愿景,到2025年,中國鐵路網將達到17萬公里左右,覆蓋99.5%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鐵5萬公里左右,覆蓋98%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
瞄準提升整體效能和運營品質的目標,突出方便快捷,織密高鐵網和城際網,強化普速鐵路網,讓路網布局更加合理、普惠服務更加全面,讓“想走就走、說走就走”成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新時尚。
來源:中國經營報
現代軌道交通網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軌道運維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